曲协概况组织机构大事记

刘靓靓:曲源流长艺满江——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

时间:2023年12月05日

2023长江文化节:曲源流长艺满江

——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


重庆市曲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刘靓靓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共同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滚滚长江,奔流向东,把上自巴蜀、中过荆楚、下至吴越江淮的广大地区连成一气,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源头之一。

 

  作为曲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艺术特长,积极参与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工作当中来,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探究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延续历史文脉,了解长江对文化艺术的滋养,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打造 长江文化文旅品牌。

 

长江文脉始终滋养着文化艺术

 

  在长江文化中,艺术是极其绚丽多彩的。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以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成为我国南方货运物流的主干线,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沿江多地的文化艺术,成为艺术融汇交流的大动脉。以巴蜀地区盛行的川剧为例,主要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五大声腔组成。谁会想到,川剧这五大声腔中的四个源于外省,其中三个来自长江流域,如川剧中的昆腔,源于江苏的昆山腔,传入四川后,逐渐与当地语言相结合,融入地方特色,化为川昆;高腔,则源于江西弋阳腔,成为川剧的主要声腔形式;川剧中的胡琴戏,又称皮黄西皮、二黄的合称 ,主要继承了湖北汉调和安徽徽调的传统。由此可见,长江流域的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的戏曲艺术,为川剧输送了大量营养,使之融汇后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剧种。

 

  戏曲如此,曲艺艺术更是如此。比如,以渔鼓、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道情,是我国传统的曲艺形式,除了在山西、陕西、河南等中原地区流布,在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都有广泛流传。道情的源流可以上溯到唐代的道曲,南宋时期开始用渔鼓、筒板伴奏,由游方道士或道情艺人在各地演唱,向民众宣传劝世行善、因果报应、离尘绝俗等内容。到了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演唱曲目大量吸收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得到不断丰富,逐渐在各地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如四川竹琴、湖北渔鼓、江西道清、萧县渔鼓、扬州道情等,名称各异但伴奏乐器相同,成为曲艺在长江流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曲艺的演出形式简单,无需复杂的舞美、道具,这就为曲艺从业者进行流动性演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随着艺人沿江在各城市码头的流动演出,曲艺艺术也随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四川清音,是川渝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也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中得到丰富。四川清音的曲调来源是多元的,除了传承本土的民歌、戏曲、曲艺音乐外,很多曲调是由外省传入,经过融合四川方言,进而完成本土化,成为当地的声腔曲目,在长期流传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等几次大移民带来的民歌和小曲,被四川唱曲艺人吸收。清代中期以来,随着商贸活动日趋频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唱曲艺人溯江入川,在沿江商埠、各大水陆码头卖艺,大量充实和丰富了清音的唱腔和曲牌。有些曲牌如【无锡景】【扬州调】【武昌调】【凤阳歌】【贵州调】等,通过名称就能看出其地域渊源。

 

  与此同时,清音在四川境内的流布,也是依托长江及其支流地区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不同的流派和演唱风格。曲艺界习惯按岷江和长江河道把四川清音区别为上河调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 中河调宜宾、泸州、自贡一带下河调重庆一带,其唱腔或华丽婉转,或豪迈刚健,或古朴简洁,风格各异,异彩纷呈。

 

  流动着的长江,延续历史文脉,滋养着沿江地区的文化艺术,并为之带来无限活力。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长江流域曲艺艺术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长江水系所带来的融汇和交流。

 

曲艺助力打造长江文化文旅品牌

 

1.促进文旅结合,打造曲艺精品

 

  当前,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完善长江沿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长江文化旅游产业,把长江沿线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在此过程中,曲艺工作者可以打开思路,依托长江沿线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街区,紧扣长江旅游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与各地资源充分结合,定向创作和打造特色曲艺精品力作。以重庆地区为例,拥有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钓鱼城等著名旅游景点,十八梯、磁器口等历史文化街区,更有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红色旅游资源。曲艺创作演出单位既可以打造驻场曲艺演出,也可通过线上推出曲艺短视频配合宣传,深度展示其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配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江文化文旅品牌。

 

2.加强区域联动,共唱长江之歌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沿江各省区市加强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仍以曲艺为例,通过加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曲艺家协会和曲艺院团的战略合作,促进与兄弟省区市曲艺工作者的文化交流。2019年,重庆市曲协与江苏省无锡市曲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实现了交流互访、节目展演良性互动。一曲来自巴山蜀水的四川清音,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与江南水乡的评弹相遇,婉转悠扬,各展韵味,令人如痴如醉,也使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渝、锡两地,通过曲艺变得更加紧密。

 

3.抓实交流传播,创办品牌活动

 

  长江文化历史悠久,但客观讲,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通过策划大型长江文明展、举办世界大河歌会和长江文化论坛等形式,有助于加强交流互鉴,不断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曲艺工作者可通过举办长江文化主题的大型展演赛事等活动,实现各地区联动,扩大交流传播,拓展受众群体,形成矩阵效应。再通过征文、论坛等品牌活动,围绕保护传承弘扬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优秀地域文化,分享创作经验和演出心得体会。如 2019年重庆承办的首届笑满巴渝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系列交流展演,专门举办一场长江沿线部分省市曲艺交流展演,来自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的演员齐聚一堂,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台曲艺视听盛宴,是长江文化主题开展曲艺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下一步,重庆市曲协还将依托万州区(中国曲艺之乡),开展中国曲艺创培群英会等特色品牌活动,邀请全国优秀曲艺人才汇聚重庆,开展采风、培训、研讨及作品创作,讲好中国故事和长江三峡故事,打造长江三峡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新时代,长江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曲艺艺术仍在持续受到其滋养。因此,如何发挥自身特长,讲好新时代长江文化故事,是曲艺工作者应该考虑的一个新话题。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曲艺人更应顺应时代潮流,传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用心、用情把曲艺唱响大江南北。

 

 


Copyright © 2021 中国曲艺家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5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