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倞
关键词:长江文明,江南园林,文人,生活方式
1170年五月十八日晚,陆游起程,乘船由山阴经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夔州任上,历时160天,成就了一篇伟大的宋代长江行记《入蜀记》,描述了他从江南入蜀的旅行经历。与以往的行记不同,陆游寄情于历史考证与文化追忆,展现出“文人化”的特征。这种文人化特质正是长江流域的江南城市的典型特点之一。
图1《入蜀记》陆游撰.1880年刊.
研究长江流域的美国学者G.R.G.Worcester对苏州河地区船只的记录也说明了在水路运输为主的时代,江南城市繁荣离不开长江的贡献。水运贸易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使得江南地区的城市成为文化交汇的中心。长江流域的城市承载着长江文明的独特“容器”,沿线城市的文化代表着长江文明的巅峰发展。江南城市,不仅在长江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如今长江经济带文化创新的发源地和重要平台。江南城市,沐浴在长江文明的滋润下,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驻足留连。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园林,作为江南城市的精髓,以其精致的布局与独特的景观闻名于世。追求自然和谐的美学理念,体现了长江文明的文化繁华和经济的繁荣。
图2《The Junks & Sampans of Upper Yangtze》
第一册第十章苏州河地区船只介绍
文震亨说:“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市廛,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 虽不能栖居山水之间,但在繁忙嘈杂的江南闹市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持门庭的雅洁和居所的清靓,创造一种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对自然山水隐居生活的向往。江南私家园林成为了他们追求这种生活状态的象征。
园林的兴造往往是“三分匠、七分主人”,园主人常作为“能主之人”,本身就是文人亦或画家,他们通过与匠工合作共同完成园林的设计和建造。园主人的文墨和创造力决定了园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江南园林中,苏州的私家园林尤为著名,自六朝时期的吴宫花草埋幽径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士人山水园的代表。
园林的魅力一半得自庭园,一半得自屋宇。私家园林宅园一体,园林空间与宅舍空间相互融合,成为园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观赏的场所。这种特殊的使用方式使得园林在文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初到江南私家园林,人们常常会被其扑朔迷离、如梦如幻的景象所吸引。这是因为空间的独特设计,室内空间被大量分隔成多个层次,但又相互连通。室内和室外的景观相互借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形成了奇妙的流通空间。
园林中的室内装饰和陈设非常丰富,充满了细节,但整体空间却不显得杂乱。家具的摆放常常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整体化、组合化的布置,使得空间的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室内的色彩较为深沉,展示出典雅的风格。整体氛围或富丽堂皇,或清新淡雅,都极富文化内涵。
厅堂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园主待客与宴集的场所,厅堂的位置和布局对整个园林的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厅堂古时也叫“厅事”,原有“听事”之意,是园林中最为重要的建筑,体型高大,华丽庄重,无论装修和陈设都比较讲究。《园冶》中说:“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就说明了厅堂的地位和特点。厅堂是园主待客与宴集的场所,这要求厅堂的位置一般距住宅较近,周围景色要好。厅堂位置确定之后,全园的布局才能产生。厅堂一般坐北朝南,这样的朝向,体现了厅堂隆重性,也利于通风采光,宜于长时间停留。
图3玲珑馆内景,作者拍摄
图4狮子林花篮厅剖透视图,作者自绘
厅堂不仅是园主与家人同堂相处的地方,长幼教諭、日常三餐的场所,同时也是往来亲朋的社交聚会之地。例如《红楼梦》中贾母正室也称荣庆堂,属于一种“女厅”,具有起居、会客和礼仪的综合功能。气氛形象既要肃静、规矩、正派,又要表现出一定的生活气息。对内可以闲坐谈心,行各类家礼,如祭神、祭祖、团拜、拜堂、行家规等,对外只用于接待礼节性的拜访,很少作为大型活动的厅堂。
此外,厅堂还可以用于堂会听戏,为人们提供欣赏戏曲的场所。这类厅堂,一般较独立,周围自然条件也宜人,使人们能够在其中尽情享受戏曲表演。如拙政园十八曼陀罗花馆和三十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为鸳鸯厅形式,用隔扇和挂落分为南北两部。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还可以临水观看鸳鸯戏水。前厅演出,后堂可作更衣待场的后台。留园林泉耆硕之馆也是一座鸳鸯厅,厅南原有戏台。
厅堂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园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通过精心的布局和装饰,厅堂既能营造庄重规矩的氛围,又能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氛围。厅堂是园林中较大型的建筑,内部空间宽敞,通常使用纱槅、罩、屏等构件来分隔不同功能的空间。鸳鸯厅是一种常见的厅堂设计。鸳鸯厅通过装修将厅堂空间分隔成两个对等的空间,展示了对称美和平衡美。此外,四面厅也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四面厅重视内外通透,如拙政园远香堂四面都采用可拆卸的落地明罩,中间镶嵌玻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厅堂的存在使得园林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延续,更成为了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图7鸳鸯厅,林泉耆硕之馆内景透视(上:扁作厅 下:圆料厅),作者自绘
在江南传统园林中,轩馆斋室,是园主人的避喧之所。文人园居,除游览之外,其他活动。读书是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几乎每个园子都设有书房。书房又称书斋,文震亨认为书房“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太敞则费目力。”斋室不仅是读书的地方,还可以用于琴棋书画、清谈、对酌、品茗以及养性坐禅等活动。因此,书斋需要安静、明净,通常设在园子内相对偏僻的位置。如留园五峰仙馆附近庭院中的还我读书处,艺圃西南角的芹庐对照厅,网师园书房是殿春簃西耳房。
书斋也具有寝宿的功能,有时文人会在书斋中睡觉或休息。在《红楼梦》中,第八回,贾宝玉探望薛宝钗时得知贾政在梦坡斋小书房里睡午觉; 第二十一回,王熙凤的女儿生病,王熙凤为了女儿的健康供奉痘疹娘娘,也请贾琏搬出外书房来住。这种多功能性的设计与古代文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可以在书斋中挥毫泼墨,也可以在困倦时就地倚卧神游。
“小室忌中隔,若有北窗者,则分为二室”。为了保证室内的相对独立性,斋馆的空间划分通常使用门窗结合墙体,将内外隔开。当门窗关闭时,室内就成为一个相对静谧、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斋馆的内部通常不会做太多的划分,而是注重家具和陈设的布置。例如,在网师园的殿春簃中,只在后步柱之间悬挂了飞罩,使得空间呈现出一体化。
江南园林的日常安排追随着圣贤的生活态度,园林生活原型是司马光的独乐园。这种一人孤独舒缓地享受生活的方式可以在仇英的画作中窥见一斑。独乐园中有七个景致,其中之一是“读书堂”,茂林修竹,环境清幽,适合一个人安静地读写。隔壁的“弄水轩”是园主读书累了玩水的地方。同样与水有关的还有“钓鱼菴”,而“种竹轩斋”、“采药圃”和“浇花亭”则是雅致的种植活动。当然,园主人不会亲自种植,只是躲在清凉消暑的斋亭中围观而已。园林中有水山却不高,“见山台”用于远眺远山。这些景致共同构成了 “坐嗅白莲药,卧看青竹枝;间斋不成寐,起读圣俞诗”的精神世界。
图11《独乐园图卷》读书堂,明.仇英
图12《独乐园图卷》弄水轩,明.仇英
图13《独乐园图卷》钓鱼菴,明.仇英
图14《独乐园图卷》采药圃,明.仇英
图15《独乐园图卷》浇花亭,明.仇英
图16《独乐园图卷》种竹轩斋,明.仇英
园林生活让人们能够在逆境困境中寻找到一种平静和安宁,《春泉洗药图》描绘了因病常与药石为伴的史申义在春泉洗药的情景。画中史申义坐于席上,周围春花盛开,玉兰、桃花、梨花与修竹交相辉映,亭边的书童手拿汤药,远处孩童们在泉水边追逐蝴蝶,春风与雨雾缭绕。史申义即使要面对病苦,也选择清雅悠然的生活方式舒缓身心。
图17《春泉洗药图》局部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独乐乐的日常生活中,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成为一种范式,雅集是这种生活范式的集合。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好友相约在会稽山阴的竹林中举行修禊之事,开启了雅集的序幕。雅集不仅是文人士大夫社交的盛会,也与山水园林密不可分。江南园林中,文人群体通过诗酒、文艺、品茶等活动进行交流,共同欣赏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这样的雅趣、雅游、雅集成为文人社交的重要纽带。明代中后期造园兴起,江南城中遍布名园,每一座园林背后都隐藏着一张社交网络。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园主邀请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参与造园。文人群体将园林作为雅集聚集的场所,既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又能一起沉浸在山水之间的自由与放松中。
雅集图作为文人雅集在绘画史上最集中的表现与留存,其中园林成为雅集中最具张力的文人空间,展现了其美妙之处。
图18《兰亭修禊图》局部
江南文化作为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了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为江南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目标,推动了江南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江南文化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资源,也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园林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重新成为显学。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江南园林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将推动江南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